DESIGNER100
设计师访谈
设计师,请发言
第27期
他说一个人要像一个游击队,要时时刻刻跟社会抗争。什么体制、学历、背景、官方都见鬼去吧,只有战斗到底才是真的。
他是曾经的拳击手,自学成才的建筑师,而建筑学是一门复杂的五年制学科,什么建筑材料、结构、规范、防火一大堆知识要学,而他自学成才,并开启开挂的人生。
第26期
“我很幸运,家人对我一直都是支持的。我父亲今年78岁了,从一开始,他就一直以我为傲。”
“我和Sebastien一起策划了我的个人作品集《夜叉坞》,并且在2018年5月发售,这是我职业生涯里最高光的时刻。感谢Sebastien和Adobe!”
第24期
“刚毕业的时候,我也不知道做什么,更不知道将来会做些什么。
可能是有干劲,有冲劲吧,就很单纯地想做些什么,并且总觉得未来自己的可能性是无限大的。”
“所以我想对大家说:请相信自己未来的可能性,请相信自己学习过的东西,请相信自己的喜欢的东西终会有意义的。”
第23期
中国的变化在全世界是找不到榜样的,中国发展的太快了,只能自己摸索。
自己摸索是最困难的,也是成本最高的,就像领头大雁永远是最累的。中国现在还没习惯走在第一个位置,习惯的躲在后面希望可以省点力气,但头雁不是保持这个状态就可以的。
第22期
用一本 PS 教程自学成才;入行二十余年自成“江湖一派”
05 年创立麦禾设计——拥有诸多世界五百强客户的本土设计公司
19 年创立喜鹊战略包装,2 年内走到行业前端
这样一位奇人对我们说:“国潮,不行...”
第21期
理念上的差异会在最开始就解决好,对于一开始就不认同的观点,要及时沟通,弄清楚差异的源头。
我在设计中更注重的是“设计的作用力”,商业设计就是服务于商业,只是这个时代要获得商业上的成功变得更多元化了,时刻提升自己,谨防变成美工。
第19期
Good Design Award 最佳设计奖一经公布后,在短短数周内,一位华人设计师被多家媒体争相报道,他就是 JS shoe 3D 针织鞋的设计师,也是早前诺基亚手机的设计师:时晓曦。在 2015 年,设计癖就曾报道过时晓曦的 JS shoe 3D 针织鞋,但那时他所设计的 JS shoe 3D 针织鞋还只是作为「样品」并没得到量产。
第18期
大约半个月前,石大宇在北京金宝汇家天地「宁静的力量」活动推出其竹家具新品「榻」系列和「巴蜀茶馆」概念系列等竹制家具。作为北京国际设计周的其中一个活动,石大宇部分作品将于 9 月 22 日到 10 月 31 日之间在北京金宝汇家天地进行展出。
第17期
Angela Luna 善于设计晚礼服并且拿到了国际时装品牌的录取通知 ,但她却为了一张照片改变了发展路线。这是一名年仅三岁的幼童不幸身亡,「长眠」于希腊海滩的令人痛心的照片牵动了她的心,引起她对难民的关注,开始思考背后发生的故事。
第15期
晟邦设计,董事长。截止目前,晟邦已经与全国数十家包括天使轮、VC、PE 各个阶段的投资机构,达成了战略合作,并且共同发起了基金。而在服务客户层面,我们服务过的项目都已经得到了资本投资,企业的累计市场估值超过 10 亿,获取的资本量也超过 1 个亿,目前看来,晟邦取得的成绩还是不错的。
第14期
艺有道,设计总监。我从学生时代一直到后来当了老师,在很多的场合里面,接触很多人,甚至国内外杂志的访谈,多多少少都会被问这样的问题:中国设计,为什么没办法像日本、北欧、英国、德国乃至于像美国,能够鉴别出来的风格或者产品形象?不论是做工业设计、产品设计还是平面设计,从事设计界的朋友可能都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
第13期
日用之道,创始人。高一强早年曾为参加红点、米兰等设计展而煞费心思,但经过了几年的周旋和沉淀,他发现普遍设计师已经把设计过于艺术化,背离了设计的根本状态。很多人质疑日用之道是不是在做设计,而他更是坦言不会把自己归类为原创设计,只是踏踏实实做产品。
第12期
我觉得它是工匠精神一个很代表的东西。老罗说过几句话,我觉得挺有意思的,他也是给了一个总结:偏执于有用的细节,或者偏执于无用的细节,偏执于甚至不会被发现有用和无用的细节。也就是说,其实有些东西可能是自己内部在较劲,然后不断地在进化,在进步。
第11期
黑川雅之,日本建筑和工业造型设计界的代表人物。1967 年,成立了黑川雅之建筑设计事务所。2001 年,为了鼓励更多年轻力量加入设计师的行列,他创建了 Designtope 网站。黑川先生的作品横跨建筑、室内、家具、产品等多个领域,是为数不多的多领域设计大师。其作品多次获得世界大奖,并被多家艺术博物馆收藏。
第07期
日本国宝级设计师。传统工艺更多的是考虑人们的日常生活,经过一百年或一千年,工匠们的不断改良,使技术和自然材料保持平衡,制造出很多日用品。很多日本的传统工艺,把东方文化流传到现代。我想今后也要面向未来,进一步改良,缔造出属于那个时代的产物。我觉得过去、现在、未来是可以合为一体的。
第06期
英国最德高望重的工业设计师之一。我觉得任何中国的电影、艺术、音乐、设计、建筑作品对其他国家而言都是重要的信号,告诉外界中国有人正在做一些有趣的事,也告诉外界中国人过得很好。人应该是富于创造性的,这很重要。如果中国设计师有更多向外界展示的机会,这会非常棒。
第04期
YANG DESIGN(杨明洁设计顾问机构)创始人。设计的国家性是存在的,但这不是一件刻意的事情,而是自然而然形成的。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关键所在:一件代表的优良产品,其诞生是往往是基于这个国家成熟的产业基础与强势的历史人文背景。
第03期
复合型设计师。我们倡导的是「 世界通用设计语言 」,并非简单的东、西方结合,两者的含义差距还是很大的。因为「 现代设计 」、「 现代主义 」,不是西方的专属名词,只不过在当下,他们走在了前端,成为了设计范畴中有关「 现代 」的代表。而中国,也会有现代主义,有属于中国的现代设计。
第02期
中国胆机之父。收音机是一种近乎永恒的文化。收音机文化伴随着我的人生,甚至成为人生历程中的「吉祥物」、关键点。因此我对收音机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值得一提的是:收音机使用简单方便,音乐就像自来水一样「一拧就来」,这让人很亲切,并符合人们的使用习惯。
第01期
他是 2012 年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主火炬台的设计师,从 24 岁正式出道到现在,赫斯维克的设计领域一直很广泛,从建筑、室内、雕塑到家具、公共领域.......几乎涉及到设计生活的各方各面。